PG电子
PG电子APP从借鸡生蛋到自主办学深圳高教之路的得与失
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就是大家熟知的“成电”(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这次与深圳携手,致力“弯道超车”技术研发和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建立,促进大湾区智能智造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高校在深圳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要悄然退出深圳。今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宣布,撤销深圳研究生院。同时撤销的还有西南交大青岛研究生院和唐山研究生院,其中唐山研究生院2021年首届研究生刚毕业不久。
究其原因,既有政策层面教育部收紧了高校异地办学的口子;也有深圳科创产业迈上新台阶,高教事业的发展有了不同的需求。
中国高校异地办学由来已久,要说把异地办学做到极致,那非深圳莫属。深圳也有了“高校挖掘机”之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经济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但是却苦于高校太少、科教力量太薄弱。为此深圳最初的办法就是“借鸡下蛋”,“筑巢引凤”,让国内的名牌大学在深圳都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清华、北大成为最早一批在深圳落地办研究院的学校。
紧接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也在深圳办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有独立的招生代码,而且含金量已经超过了本部,录取分数比本部还要高,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也会注明深圳校区字样。
对于哈工大来说,能在深圳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科创活跃的城市办学,当然是非常有利于学校的科研与整体发展的,师资等教学资源也会相应往深圳这边倾斜。但是对于哈工大本部所在地黑龙江来说,则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失。
异地办学的这个困境在哈工大(深圳)上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对于其他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来说,则是高校不能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更是要考虑中国的高教资源平衡问题。
据《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一文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国内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地办学中,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新设机构占总数的87%——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其中,深圳(38所)、苏州(20所)、青岛(17所)成为有名的三大“高校挖掘机”。
深圳合作办学非常成功,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校区等诸多成功案例,还有由深圳市、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设立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这两年,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这两年也先后与深圳签协议合作办学。
2002年,深圳与南开大学联姻,要创建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对于这个金融学院,南开与深圳两方面都很用心,深圳除了资金与优惠政策外,把南山区不多的优质地块拿出来作为校址。南开大学先在校本部招收了第一批共108名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并计划将在深圳的学院建成以后,全部迁入该学院。2005年9月22日,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深圳大学城举行。
然而,由于双方理念分歧甚大,学院最终停止。2009年12月19日,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在深圳国际金融城市建设与人才战略研讨会上就外界普遍关心的南开金融工程学院项目问题首次表态,承认该项目“已经失败”。
总体来看,深圳合作办学是成功的,撤回校区或分校的只是少数。但是在国家层面,却引发了高教资源不平衡的担忧。
现在,几乎所有的优质高教资源都在向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聚集,出现了西部某名校每年将上千名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几乎全部投放到广东的现象。这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忧虑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警惕。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说,“把优质高等教育均衡分布在全国各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本来,异地办学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平衡高等教育资源,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进一步加剧了高教资源的不平衡。此外,异地办学还出现了机构权属模糊、大学精神缺失、教师分身乏术、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此,教育部早在2019年就表示历来不赞成高校举办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高校搬迁涉及高校办学重要事项变更和高等教育布局重大调整,我们对此一直秉持审慎态度。”教育部对有关媒体称。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对跨省的异地办学按下了取消键,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对于已经存在的高校异地校区,《意见》提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并且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
对于深圳来说,这个警报早就拉响了。2020年4月底,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深圳市提问武汉大学深圳校区事宜。深圳市教育局回复称,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深圳市洽谈引进武汉大学建设深圳校区项目不得不终止。
异地办学被叫停,对于深圳来说,其实也一直在异地办学之外,探索自主办一流大学之路。
南开金融工程学院虽然失败了,但南方科技大学在南开金融工程学院的原校址上横空崛起。
2010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全面接收原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作为启动校区。此后仅仅12年时间,南方科技大学就一举进入双一流高校——教育部公布在今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目前,深圳正在自主建设的高校还有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
除了异地办学被叫停之外,异地培养研究生(含MBA等)也被要求整顿规范。2021年5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异地培养研究生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新开展异地全过程研究生培养。在此之前未经批准但已实施全过程培养的(含2021年已录取),可按现培养方案完成培养、毕业,但不得再新招研究生开展异地全过程培养,招生简章中不得单独列出或标注异地培养地址。
12月29日教育部进一步规范异地培养研究生项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异地研究生培养的意见》。这次整顿涉及诸多学历、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而深圳因为经济发达、教育培训需求旺盛,各高校在深圳开设了各种MBA、EMBA、总裁班、行长班、职业培训等学历、非学历项目,现在都受到影响。
华中某高校在深研究院长期为罗湖区提供产业支撑服务,包括相应的职业认证与培训,但是最近一个非学历的培训项目却不能正常开展,原因就在于项目审批权收回到校本部。
为“借鸡下蛋”,“筑巢引凤”,上个世纪末,深圳开始建设虚拟大学园,引进国内及香港的名校,来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或研究院。截止2021年12月,深圳虚拟大学园已经聚集了67所国内外知名院校,17家大学建设产业化(产学研)基地。
当政策风向变化,现在最尴尬的也是这些各重点院校在深圳开设的研究院。一方面,因为教育部收紧口子、各种权限上收本部,这些在深圳的研究院很多业务都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深圳市对这些研究院的支持政策也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常住人员在这边实验室搞研究,那就难以享受到深圳的扶持政策。
设立虚拟大学园的初衷,本意是为了推动内地高校科研项目在深圳转化落地,侧重在应用落地层面,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大疆创新、云洲智能等企业,就是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在虚拟大学园的孵化项目。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深圳对各高校的要求从应用成果转化提高到原创研究,也就是在深圳要设有实验室,要有常驻科研人员,等等。要求有常驻人员,对于很多高校来说难以做到,因此在深圳的研究院也就没几个人了。
湖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微纳光学器件先进制造实验室”揭牌仪式 图源: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对于早期在深圳盖起产学研基地大楼的几家高校来说,因为在这边有自己的物业,还可以有收入,但是对于开设实验室却有苦衷,因为几栋大楼当时不是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设计的,那现在怎么可能改成实验室呢?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考验还在于深圳政府和民间,对于他们在深圳发挥的作用不断有质疑。今年以来,因为疫情对园区企业影响甚大,虚拟大学园内企业租户与产学研基地一直就租金问题相持不下。
为寻求发展空间,一些高校与深圳的合作开始打破扎堆南山的格局,开始与其他各区合作,推动产业与科研深度结合。
在电子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落地龙华之前,去年9月16日,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启用盐田新址,将聚焦盐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领域,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12月,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简称“大工深研院”)正式落户于宝安区。
然而,多数高校深圳研究院则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进,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难以找到发挥的空间和政策、资金支持;退,意味着前期的投资打了水漂,而且还可能丧失在大湾区的发展机会。对于一些高校来说,撤退也许是不得不为的一步。
在深研究院的困境,折射出深圳虚拟大学园转型发展的难题,但这却是深圳高教事业与科创产业必经的一个过程。